新三证淹没老三证
用人单位忙检验
到下星期一,北京各高校就开学了,至此,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也进入了找工作的冲刺期。许多应届毕业生都在假期内拿了很多证,人们发现他们手中的证与以往有了不同。“手中有证,心里有底。”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硕士生小钟这两天又拿到了一个证儿:英语口译证书。“原来的英语四六级证书已经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了,”小钟说,这个口译证书是她花了几千元的学费加上半年的刻苦努力换回来的,“证书越多,我觉得越踏实。”
与几年前毕业的大学生相比,今年的毕业生手里“证源”都很充足。当年一路风行的学历证书、英语证书、计算机证书,已经变成大学生就业的“老三证”,正被不断涌现的“新三证”所替代。
学理工的十有八九都考了不同的IT资格认证。“微软认证算是比较流行的,而且费用相对较低。”刚刚拿到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证书的王小玉告诉记者,和她一样,她的同学都为自己准备了颇有名声的IT资格认证,即使是学费相对较低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,考试费、辅导费加起来也要2000元左右,对于在校生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。“可有的人都花上万元准备考思科和甲骨文的认证,我要再不考找工作难度就更大了。”人文社会学科的毕业生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:英语口译证书、中文导游证、会计证、广告策划证书……上研一时还在为别人“捉刀”的文科学生,现在都开始准备自己出书了,有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已有著作问世。
五花八门“新三证”也给用人单位出了难题:如何检验证书的有效性。针对目前毕业生提供的五花八门的“新三证”,用人单位表示,他们更重视的是国家认可的证书、资格证和国际认可的证书,其他方面的证书只能作为参考。同时,这些新证书的核对也给用人单位加大了工作量,“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检查聘用人员的的证书是否真实有效,最大限度地防止鱼目混珠。”
《北京晚报》
|